新葡集团3522_3522集团的新网站欢迎您

课程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思政 > 正文

《声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

日期:2024/09/14 点击数:


《声乐》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核心课程,通过系统的声乐理论学习和声乐发声的训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积极的歌唱状态,初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能较为完整地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民歌;同时应具有舞台的表现能力和声乐鉴赏水平和审美修养。引导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能够达 到理解和表达各类声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牢固树立艺术与思政相结合的观念,能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去演唱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并用于教学实践。

    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发声技巧、音准训练、节奏训练习、音乐理论基础和表演技巧等。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控制音高和音色,如何提高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教 学生如何发声、唱调、呼吸、唱法和表演等方面的技能。在声乐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到正确的发声技巧。声乐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呼吸,如何使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如何控制音量和音色。同时,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重点训练。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培养个人音乐兴趣和爱好。


《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介绍

    团队是一支专业技能强、结构完整的队伍,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专业课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团队成员充分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特点,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教学需求,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结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素养指标,形成“全过程、三方协同、四个层面(个人修养、职业素质、文化自信、理想信念)”的育人模式,按照项目实施的过程,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育人。构建“行业专家、专任教师、思政教师三方协同”的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将思政目标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个人品德修养;艺术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传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层面,从“个人、职业、社会”三个维度全面育人。四项育人目标层层递进,又相互融合。

    团队成员于2017年出版《声乐演唱综合研究》书籍,于2020年参加自治区第四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获得一等奖,近三年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多名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获得自治区三等奖、优秀奖奖项,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

声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

课程名称

声乐

授课班级

20高职音乐表演

授课时长

45分钟

课题

歌曲教学——《红梅赞》

课程定位

声乐课程融思想性、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该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歌唱艺术才能,提高音乐审美及表现能力,培养音乐表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声乐作为音乐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将思政教育渗透并贯穿于声乐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传道授业解惑,达成育人目标。在本节课选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这一红色歌曲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声乐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含义;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旋律特点,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专业课指导,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做到发音规范,声区统一,咬字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梅赞》。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红梅赞》这首歌曲,演唱中融情于声,唤起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心,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民族情怀。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歌曲的内涵,旋律特点,运用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声情并茂地演唱作品。

教学难点

演唱过程中运用良好的气息支撑饱含深情地演唱,表情达意,塑造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示范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和演绎法

教学手段运用

雨课堂、钢琴


课程思政实施

红色经典歌曲“四史”元素,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素养培养资源,将其融入到高职声乐课堂之中,能够在有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达到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效果,应用价值较为明显。坚持知识的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相结合的理念,在歌曲《红梅赞》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把音乐隐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怀、德育思想挖掘出来并借用启发、体验、讨论式等教学活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雨课堂提前一周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第一、上传电影党课《红岩精神》视频。第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含义,了解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预习歌剧《江姐》的主题曲《红梅赞》。

学生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接收任务,完成课前学习。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安排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政融入)




5



情境导入

1、由抗击疫情主题的每课三分钟PPT导课(抗疫英雄--革命英雄)。

2、展示一组图片(江姐)背景音乐为歌曲《红梅赞》,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讲授每课三分钟

2、问:图片上的人物是谁?




听讲、回答



视听欣赏,唤醒体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从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5






发声练习

1、同一音高上的母音转换练习(一字一音)


5 5 |5 5 |5

a e  i o  u

2、哼鸣练习(一字多音)


54 32 |1

hm

(让学生提前感受一字多音的演唱形式)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

提示1:嘴巴“空、松、长”,气息平稳均匀,口腔充分打开,喉头稳定,母音转换自然,声音位置统一。

提示2: 双唇似闭非闭,口腔内部打开,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气息保持稳定,面带微笑,声音连贯,感觉声音向高位、鼻腔和眉心处扩展。

发声练习均以小二度音程向上或向下递进。




明确练声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调整巩固保持科学的发声状态,认真练习。



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技能,调节个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3




词曲作者

创作

背景

简介






歌曲《红梅赞》选自歌剧《江姐》,歌剧《江姐》是由我国著名剧作家阎肃老师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中江姐的故事改编而成,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作曲家羊鸣、金砂、姜春阳集体作曲,经20几次修改,历时2年时间,这部民族新歌剧终于在1964年成功上演歌剧中的主题曲《红梅赞》更是朗朗上口,广为传唱。





设问:通过课前预习,请说一说你了解到江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答)

引导学生学习歌曲。






江姐,本名江竹筠,在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下,她视死如归,宁死不屈,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和歌曲中的红色 文化、革命英雄产生共情













20









分析处理音乐作品

















1、教师有感情地范

唱歌曲。引导学生跟音乐初次集体演唱歌曲。

2、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快速理解歌词内容,做到字正腔圆

4、从旋律特点、曲式结构、内容含义分析作品、通过学生代表个人演唱、分小组演唱的方式处理作品。

5、学生演唱,教师钢琴伴奏。

歌曲《红梅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单乐章的抒情歌曲,多处借鉴戏曲中的拖腔手法,多处使用了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悠长而不失民族韵味。使用装饰音、 八度大跳、附点十六分音符等节奏,演唱过程中情绪的变化不大,但对气息的要求比较高,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撑,配合高位置的挂哼, 感叹式的口腔状态、咬字和吐字清晰准确,饱含深情地演唱。







1、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歌曲和聆听老师范唱及参与演唱后的感想。

2、播放歌剧《江姐》主题曲《红梅赞》演唱片段,让学生一边赏析一边小声跟唱

3、提出问题:词、曲的特点是什么?歌词以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的坚贞性格,比拟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学习。




通过朗诵歌词、演唱歌曲、研究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






1、朗诵歌词,加强咬字、吐字练习,提升普通话水平,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字美、韵律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借助网络视频、亲自参与演唱,培养学生大视野、立体、多维的学习习惯,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体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深刻含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认识升华  演绎作品






一字多音的句式朴实悠长、用红梅的傲雪,预示江姐一样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用自己的牺牲终将换来革命的最终胜利,黎明前的黑暗即将结束,革命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让学生回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像江姐一样的英雄?

播放一组展示抗疫、抗洪,抗地震的图片与文字。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完整演绎作品,分小组汇报演唱。  


我们没有生活在江姐所处的的那个动荡的年代,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的情感体验,我们很难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表现来逐步转化为情感,我们都知道有感而发,必须要内心有了感受才能抒发。回到当今的和平年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就没有像江姐一样的英雄了吗?就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了吗?问学生有没有并举例。

在新时代的今天演唱这首歌曲,时代已经赋予了歌曲新的时代特征,在演唱的时候不但要怀着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还要有几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荣光来演唱,这样就做到了声音和情感的完美统一,并富于时代感。








1、讨论、思考、回答:疫情背景下的抗疫英雄白衣天使、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等等,学生有亲身情感体验。

2、分形式表演唱。

3、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学生自我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作品的唱和表现过程中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演唱技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坚定理想信念、











5









归纳总结









本节课对歌剧《江姐》中《红梅赞》创作背景、旋律、演唱进行分析,达到了表情达意,塑造人物的目的


无论是在疫情笼罩的武汉,还是洪水肆虐的南方,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20年凉山的冲天大火,在这无数危机的时刻,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我先上,一批批的党员先锋队,一封封的请战书,一个个的红手印,他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样的英雄,我们过去有,我们今天有,我们将来还会有。

我们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多体会多感受,才能在演绎作品时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我们才能用声音礼赞这个时代。












首尾呼应,坚定信念


布置作业


发布方式通过雨课堂发布任务。

作业内容:练习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录演唱视频,发现不足,针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录出自己满意的音视频发到声乐群供大家学习。

作业目的:巩固歌曲演唱。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练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感受声乐理论的指导作用,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视频:歌剧《江姐》选段《红梅赞》歌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