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集团3522_3522集团的新网站欢迎您

课程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课程思政 > 正文

《土壤肥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

日期:2024/09/06 点击数:


《土壤肥料》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课程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于第二学期。以真实的项目模块为载体,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本课程设计为五个模块:土壤肥料基础、土壤肥力评价和调控、土壤资源与管理、肥料的合理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应用。“土壤肥料基础”是《土壤肥料》课程中的第一个模块,该模块根据“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求,通过课前“练”-暴露问题、课中“学”-解决问题、课后“思”-优化方案与“拓”-丰富应用的“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中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完成项目。以专业知识点深入融合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更以真实的案例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和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课程为本,价值为纲,案例为线”为路径,构建“知识分享-技能培育-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思政教学模式。该课程环节具有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成效好、职业能力达成度高的特点。

1 学生上课讨论

    《土壤肥料》课程分为:土壤肥料基础、土壤肥力评价和调控、土壤资源与管理、肥料的合理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应用等五个模块,14个项目(或基础),36个任务。模块之间知识点递进关系,由单一到综合,有简单到复合。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深刻的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中国人时刻要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作为从事农业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农业技术人员,更应该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让中国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发扬光大。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树立了学生保护土壤资源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念。让学生明白了课程学习的目的,以及工作选择方向,培养了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知晓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通过分组限时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农学从事农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爱农知农情怀,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沟通,改变了大学生彼此无交流,相互不联系的普遍现象,融洽了学习氛围,树立了团队意识。


《土壤肥料》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介绍

团队是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多元的队伍,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专业课骨干教师、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团队成员充分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特点,根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教学需求,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结合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素养指标,研究“三种精神”相关教学案例,有机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在课内课外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团队成员于2022年成立,2022年完成院级质量工程—《土壤肥料》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院级质量工程—《土壤肥料》课程思政团队立项。团队成员吕慧捷获得院级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近三年吕慧捷、王向未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多次院级一等奖,多次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国赛三等奖2项、自治区基金1项、自治区银奖3项、自治区铜奖7项。同时团队负责人吕慧捷博士获得了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

主讲教师:吕慧捷(第一)、潘新新(第二)、王向未(第三)


《土壤肥料》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案例

二级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任务名称

土壤、土壤肥力与肥料概念

授课日期


课时

2

班级

22植物保护12

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线上线下混合 式教学模式

教学目的

一、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土壤肥料的性质、土壤质地和植物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水分等的测定方法基本知识,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土壤养分、酸碱度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指定,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肥料用量多、肥效差等问题。

二、能力目标:

能根据土壤组成和特性熟练指导农田土壤管理;能正确诊断植物缺素症;能运用土壤养分转化规律和植物施肥基本原理,熟练指导植物施肥;能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和肥料鉴定;能识别土壤类型;能了解土壤的利用和改良方法。

三、素质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讨论,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吃苦耐劳和敬业、创业的精神,有健全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世界观,团结协作,善于与人相处和沟通,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能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有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正确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策略:利用雨课堂平台,通过课前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结合课堂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等方法,将抽象知识直观化,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

难点

难点: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策略:利用农田实地考察实例,讲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做中学、 学中做,理解肥料的重要性,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基于教学内容较新,需要进行空间想象,采用学习通、雨课堂等资源、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强化练习,启迪学生思维。为有效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高效执行本课堂教学策,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1.教学ppt—组织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可视化,解决课堂枯燥无味的问题

2.视频—播放土壤退化、 水体污染图片实例、农业谚语的播放,使用活泼视频形象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3.实操视频—肥料的施用方法的操作案例视频,带入感极强,回归实际工作任务。

4.雨课堂线上线下—雨课堂实现课堂活动管理,实现教、学、考、管、评等功能。

5.资源库、精品课程—网上课程资源实现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培养适应农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设计以农艺植物需要土壤和肥料特点为线索来进行,开发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教学方法

1.基于本节内容需新导入原理性知识点,采用课堂讲授、抛锚式教学法;

2.基于学生自主思维欠缺,尚未与实际应用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法;

3.基于学生缺乏面向岗位的规范化、流程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习惯和意识。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

教学环节

课前启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学

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前任务:

1.发布视频、微课、课件等学习资料;

2.下发任务书;

3.教师根据课前学情调查、前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小组,布置小组任务。



【线下准备】

1.课前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要求学生看视频、课件、微课等自学;

2.查阅资料总结土壤的重要性,并前往采集土壤样品进行观察。

3.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土壤的知识点,分组讨论土壤肥料的重要性并写在学习笔记上


【小组活动】

5.小组任务:

1选取一两个组,推选组员汇报讨论结果

2汇总大家的结果,做总结

翻转课堂,任务前置,根据课堂分组将任务分工


测试

反馈

1.布置课前自测题。

2.收集学生学习反馈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学习效果研判。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1.完成课前测试题目。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反馈疑难问题。

调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

无缝连接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15min

1.教师讲解土壤肥料 学基本任务;讲解第一、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明确第三次全国普查时间、意义明确学习目标。

2.播放本次任务实操视频并明确学习目标,采用实操训练,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感悟、体会、获得精神支持力。

3.教师下发《个人学习卡片》。

4.根据课前测试反馈,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提问中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1.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分组

2.观看新疆盐碱土的视频,影响新疆农业发展,再同时观看新疆盐碱地种植水稻视频,让学生明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职业组分享不同的土壤类型。

4.完成课前测试题目。

5.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进行反馈疑难问题。

1.盐碱地土壤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为中国发展做努力

1.以具体任务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学习目标。

2.调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

学而

不厌

诲人

不倦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25min


学习新知

10

min

1.教师点评小组讨论分析结果,点评学生学习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组成、土壤肥力

2.教师点评学生分享的内容。

3.讲解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组成、土壤肥力及土壤肥料的种类

4.教师讲解土壤概念, 对比讲解我国古代诗词和国际对土壤的定义描述;比较国内外对土壤分类。


5.我们作为从事农业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农业技术人员,更应该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且 将之发扬光大。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让中国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发扬光大。



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语言提炼总结能力。



小组分享课前预习内容:

1.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组成、土壤的肥力

2.我国的土壤结构变化

3.爱护环境

4.引起学生对土壤现状、肥料重要性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的热情。



导入本节任务新知,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解决教学重点。

知识强化

10

min

1. 教师播放土壤质地教学视频,了解土壤质地检测的方法可以进行土壤和肥料的检测。


2.教师点评各组的工作过程描述,对共性问题讲解。

1.学生以“任务驱动法”开展小组活动互相批改课前填写的工作过程表,达成一致后呈现小组结论,由1-2 个组汇报,由小组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分析点评。

2.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查漏补缺

“任务驱”展 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解决教学难点。

描述

任务

5min

教师讲解世界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概况。海尔蒙特荷兰柳条实验,波义尔1661 年用化学方法分析 植物发现:植物体含有灰分泰伊尔腐殖质营养学说、索秀尔碳素营养学说、布森高氮素营养学说、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


通过讲解世界土壤肥料科学发展,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土壤肥料发展概况。


明确任务目标


纸上得来

终是觉浅政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40min




实操练习

30

min

1.教师布置任务

1)对土壤进行观察并采样

2)对土壤的种类进行辨别

3)任务评价

4)填写收获与问题反馈表

2.教师提示学生采样试验规范。

3.教师组织学生进入教室或者实训室,按照实验室操作规范,按照试验标准进行试验。

各小组开始实施任务。

1.准备工作(土铲、土钻、剖面刀和样品保存箱 )。2.组长按要求进行分工:“组长”监控操作过程,组员进行具体任务实施。

3.学生填写收获与问题总结。


强化学生安全操作,规范标准操作的

意识。增加学生的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


展示成果

10

min

1.教师布置任务:采集土壤样品

2.教师点评。

3.教师布置任务,完成任务书

1.学生以“任务驱动法”开展小组活动,写出工作过程,互相批改,达成一致后呈现小组结论,由 1-2个组汇报。

由小组结合课前预习的进行分析。

2.各小组实施,采集土壤

1.突出小组的角色,以“任务驱动法”展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解决教学重点

回归纸上

更上层楼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5min

1.教师布置测试题及作业。

2.教师发布任务:查阅“土十条”;

每一小组查找一位中国土壤学家


1.学生完成测试及作业。

2.查阅“土十条”,每一小组查找一位中国土壤学家

3.小组提交任务卡,每个学生提交“个人学习卡片”。

通过课后测试检验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对照资料自身学习情况。


编筐编篓

全在收口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5min

1.教师给各小组打分。

2.教师对牵头复盘的学生进行点评,并总结本任务的学习要点。

【理一理】

1.各小组根据拍下的视频小组互评打分。

2.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按照“个人学习卡片”上的学习记录,带领同学进行集体复盘,总结学习心得。

3.整理实训中心

教师评分及小组互评,个人带领集体复盘,总结学习效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测试自查

1.教师发布“土十条”标准答案,让学生查看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

2.教师布置课后测试。

1.学生完成课后测试题。

2.学生对照《行业职业技能标准》自查。

3.小组提交任务卡,每个学生提交“个人学习卡片”。

通过课后测试检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自查以调整自身学习目标。

分层拓展

走得更远

思政融入

润物无声

1.教师布置采集土壤的任务。

2.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加入技能大赛训练项目,加入大赛训练班等。

1.学生课下学习查阅土壤的分类的任务。

2.学生参与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加入技能大赛训练项目等。



引入对下一个任务的思考;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拓展视野,开展创新活动。





评价与

反馈

课程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及形成性评价机制,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在线学习、课前作业、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多个时空维度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具体如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课前(课前测试+课前自主学习量+课前任务完成度)15%+课中(操作完成度+操作规范性+小组自评+小组互评)70%+课后(测试+对照技能标准测评+个人学习评分)15%


小组自评/互评表

任务名称

评价标准

配分/分

扣分

土壤采样

1.土壤采样方法有误,扣5-15

2.采样方式不规范、有误,扣5-15

3.采样工具拿错,扣5-15

30


观察土壤状态

1.土壤颜色判断不对,扣5-15

2.土壤质地判断不正确,扣5-15

3.土壤形态判断不正确,扣5-15

30


职业

素养要求

1.正确试验意识:穿试验服带好工具,穿戴不符合要求不得进人实训室;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环保意识:要求土壤取样无浪费,现场整洁干净

3.质量意识:严格遵守实训操作流程的管理规定,保证实训作品质量合格、规格符合要求

4.制度意识: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训室7S管理规范

5.信息素养:能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并归档;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良好的创新思维、自我管理能力和较强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

违反上述职业素养要求,从总分中酌情扣5~40分,情节严重者,本次任务操作训练可判为0分,甚至取消本次任务操作资格

40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时间


成绩


小组自评/评:

学生签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教学效果达成情况

过本项目中上述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及课程内容的有效设计,实现了以下方面的思政教学成果:

课前通过观看盐碱土地的视频,了解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加强了学生对土壤安全的意识,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及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课堂中,设计案例情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互相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间的相互沟通,改变了大学生彼此无交流、相互不联系的普遍现象,融洽了学习氛围,树立了团队意识。

课后,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发现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主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利用线上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能够熟练课堂讲授的基本技能,并对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增强了对创新精神和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就业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增强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视频:《土壤、土壤肥力、肥料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