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强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教师迎难而上,奋战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守护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全面复学、正常复学、安全复学。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732万人。广大教师疫情期间通过大规模在线教学,满足了全国2.8亿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了教育教学方式革命性变革。数百万乡村教师、近百万特岗教师、数十万支教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的地区,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学院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在学院庆祝第36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致辞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我们第一次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共同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党委,向离退休老干部和坚守在线上线下教学一线、访惠聚、脱贫攻坚、驻村管寺,援疆、组团支教的全体教职工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向获得此次表彰的优秀教职工代表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回想从2019年7月28日来到学院至今的400余天里,与大家一起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所有经历,感动而温暖,家的味道越来越浓,在这里我想以“学院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为题,与各位老师同学们分享一些内心感受。
2020年已经过去近四分之三的时间,我们全体巴音学院师生一起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年中,我们最关注生命、时间、数字、自己和他人;最体现奉献、担当、团结和友爱精神;最凸显德行、人性、无常和意外。带着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对自由的向往、对家的眷恋,我们一起携手向前。本以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谁知又迎来了第二波乌市疫情,“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巴音学院人的心中。但是,我们依然走过来了,大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8月18日乌市疫情双清零第一天,8月26日,第一批第三轮的教师终于解除了最严格意义上全封闭管理的36天回到了家。我们化危为机,学院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如此紧密相连,吃住行休均在校园,“学院就是家”的感念与日俱增,我们俨然已成为朝夕相处的家人。
在学院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一直敬重的“好老师”“好榜样”,他是来自上海同济大学的援疆干部吴振财,现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院长。2013年援疆到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作为中组部第七批延长至第九批的援疆干部,举家迁至新疆八年,期间他充分发挥援疆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在教学、科研、培训、师资、图书馆、后勤、职教联盟等多方面借鉴同济经验,先后引进吸收同济大学的各项管理制度;促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同济大学的校际合作,举行“同济大学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支持合作座谈会”;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学者进疆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引进专家兼职学报副主编,提供优质稿源;加入同济大学中德职教联盟;打造“吃在职大”品牌,推广“文化育人”理念等……
和他一起共事近6年,我被他爱校如家、严谨求实的职业精神所折服。科研处出台的所有文件、审阅的期刊来稿,他都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严谨认真。经常与同志们一起加班到午夜,一边了解清查工作进程、指导清查工作,一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大到人员配备、设备支持,小到后勤保障、加班晚餐,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常说的几句话是:“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新疆是片热土,值得为之付出”“能为国家战略服务,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人生有价值!”“作为一名在外援疆的同济人,我深感骄傲与自豪,更激励我弘扬同济精神,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做出自己的业绩,不辜负同济大学多年的培养。”我想正是他这种对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如“家”一样的热爱,才会使他有如此大的勇气、如此强的力量去投身于工作之中。他两次被授予乌鲁木齐市优秀援疆干部称号、两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称号并记二等功,2018年他还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受他的影响,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巴音学院就是我的家”这句话深深刻刻的映入我内心。我努力工作融入这个大家庭,希望和大家一起不畏艰险、并肩前行,解决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激活学院的内生动力,让学院搭上职教改革的快车,让老师们同学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打开巴音学院新时代的新局面。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想学院是一个家,那么根本在于每一位师生。如果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能视学院为自己的家,那么我们打开“院长信箱”的方式会不会不一样,我们在写信点击发送的那一刻,起心动念会不会发生改变。在截止目前我收到的来自院长信箱的500余封信件中,我们的老师、后勤工作人员,包括商户、家长的来信,只占到10余封,大部分信件还是来自我们的学生。而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一个家庭中最核心的问题——衣食住行。孩子们的穿衣、饮食、住宿、活动范围,包括至今已封闭管理140余天的情况下,只想得到一个寒假放假时间和对恢复周末可以回家的希望。要知道我们有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是困难的,每年寒暑假,这些学生要回去帮助父母一起劳作、打工,去更好的改善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但是今年的特殊性,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对一些家庭、一些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不仅仅只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生命层面。回想年初,当亿万个家庭正准备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时刻,第一波疫情的到来按下的是暂停键。那么在当时的情境下,试想亿万个家庭将会产生多少问题?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提出问题的人,那么谁来解决问题呢?是不是问题的解决者“理所应当”是他人呢?当我们依旧沉浸在过去的“理所应当”里,去分别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而没有意识到这次疫情早已使我们大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其实,所有人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人必须面对和努力解决的问题。2020这个庚子年,疫情让我们学会了包容大爱,学会了平心静气,学会了感恩坚韧。通过“院长信箱”我收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也听到了很多听不到来自师生的心里话,也特别感受到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成就,没有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老师的付出和努力付诸东流,没有老师的教导和示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枉然。只有真正明白这份互相成就,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互相尊重,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道之风时,我们是不是也应审视一下作为老师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无愧这一职业呢?《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今年教育部以“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作为今年教师节主题,对于教育者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修身”,为人师者要坚持以德性高标准完善自己;“以德立学”就是强调立德与立学、人品与学识的统一,即在授业的同时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德施教”就是在教学中注入道德精神,让教学有思想,有灵魂,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前面的视频中王红副院长、乔格拉森、范丽丽等7位老师以及同学们的掠影和心声,从管理育人、教学科研、脱贫攻坚、创新创业、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展现了老师们担当作为、潜心教书育人的大德大爱,不同民族的同学们积极阳光、求实好学的可贵品质,这些优秀的老师是我们巴音学院人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优秀的榜样,才使学院有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作为拥有近30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我回首往事,常常想自己为什么选择教育,又凭什么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我想就是教师这一行业本身的魅力,如同吴振财副校长一样,因为热爱这个职业,我不断学习和进步,和学院许许多多的老师一样,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学院不但在领导班子配备方面有明显加强,学院内部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提高了脱贫攻坚干部的补贴待遇;成功进行了学院第一次自主职称评审;兑现了教职工真正的同工同酬承诺,协调解决了聘用老师的社保问题;改革完善各项制度,解决老师们18年来没有课时费和岗位津贴的问题;建立教职工食堂,开通全院OA系统、搭建智慧校园、进行家属区暖气改造等,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生活工作条件的各项举措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同时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风”也在发生着变化:朝阳下读书的身影越来越多;田径场跑步的学生越来越多;校园师生的气氛越来越和谐;办公群里温馨提示、相互鼓励越来越多;办公室里越来越整洁干净;工资越来越准时;很多细小的变化都倾注了各位老师们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今后我们还会通过巴州党委任命、学院党委委员聘任制试点等方式加强学院党委班子配备;大力度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加强领导干部建设;积极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全力落实好高职招生计划6500人的工作任务;启用地债资金6000万全面重建改善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廉洁自律文化建设,在学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促进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优良校风的形成;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师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老师们、同学们,今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是由尊敬的钟南山院士携手抗疫英雄们讲述的抗疫故事,以“担当”“团结”“科学”为主题的三个篇章,带给大家迈向未来的力量与希望。面对新学期的开启,希望老师、同学们能继续勇敢面对挑战,内心充满阳光,努力超越自我,用激情追逐梦想。在科学防疫的前提下,让我们一起从知识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安心学习提升专业水平,高质量“做好每一件事”,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之人,成为有高尚道德之人,成为有真才实学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学校当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共同开创学院发展的美好明天,既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更是我们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面对未来,面对挑战,愿我们巴音人以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追求,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不忘教育初心,努力超越自我,为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全院教职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新葡集团3522党委书记王贵忠
2020年9月10日